欺凌有时只是一句:看你不顺眼
和好久不见的朋友喝早茶,他向我吐槽了孩子在学校的一段经历。
快放学了,我照常去校门口接儿子。当我看到儿子落寞的模样,我大概猜到是受了什么委屈。在我的安慰下,儿子终于忍不住泪水,把被同学欺凌的事情哭诉了出来。原来,玩耍时有几个男生指着我儿子说:‘我们看你不顺眼,和你玩没意思’。儿子被冷落在一旁,不知如何反应。而且这样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。”
欺凌只是一句“看你不顺眼”
欺凌是指在一段时间内,一个人反复遭受来自另一个或多个人的负面行为。
“就是不喜欢你的相貌举止,觉得你这样的人不适合跟我们一块玩。”在我朋友的儿子看来,被排斥的理由非常主观,仅仅是因为个人喜好。
孩子间的人际暴力就隐藏在一句看似无害的话语之后,而受害者往往不明白这无端的暴力从何而来。
任何外在的小差异,都可能成为欺凌者口中的“不顺眼”理由,比如生理特征、学习成绩、兴趣爱好和穿着等等。他们并不在意这种偏见是否合理,只是很主观的“不喜欢”,就能成为伤害别人的借口。
“我被判定不合群,却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合群。这种莫名其妙的排斥让我深感困惑和痛苦。”一位欺凌受害者的留言。
群体心理放大了攻击性的偏见
“你看他那个发型,简直蠢死了,跟他一组肯定会拖后腿!”
“她爱讲书,肯定是个没趣的书呆子,加入我们就没意思了。”
“他家境一般,明显不够酷,我们这种队伍不适合他。”
一个人的主观看法可以轻易被同伴效仿和放大,演变成集体排斥的借口。
群体心理会不断强化个人的偏见,集体欺凌的暴力性也超过个人欺凌,这也是关系欺凌最具破坏性的地方。孩子们会从同龄人那里得到的内在信息是,他们是失败者,一些孩子因此会变得非常的沮丧。
当“不顺眼”这种无端理由被一群人共同认可时,欺凌某人的行为就成了被默认的选择。
给欺凌者的建议
主观情绪难以用理性说服。看别人“不顺眼”或许源于内心的某种空虚或失落,它是需要被理解与疏导的,请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。
每个人都渴望被接纳与理解,哪怕是伤害别人的欺凌者。容易产生这种情绪的孩子,内心更需要认同感。
当你再次感到某人“不顺眼”时,请先停下来,给自己时间平静心绪。不要立刻采取伤害他人的行动。你内心也许有某些不快乐的感觉,需要发泄出来。但是伤害别人不能解决问题。不如将这些能量用于帮助他人,加入志愿服务团队,做一些善事。
当你能站在他人角度,多理解和体谅不同的人,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面和价值。
请打开心扉,这是一个漫长却值得的过程。
更多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文章,请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【少年安全】